導讀
目前,體育改革無論是社團改革,還是競技體育的新模式探索在國家戰略層面都得到了非常大的重視,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兩會有我·砥礪奮進”系列訪談節目邀請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田協副主席王大衛,人民日報體育部副主任薛原,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全國人大代表、賽艇世界冠軍徐東香,圍繞我國體育改革相關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
“體育改革思路對頭,路子就會走順”
送走2016,迎來2017,中國體育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羽毛球運動員李玲蔚當選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姚明出任中國籃協主席,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撤銷、中國足協在“五大自主權”的支撐下提升了專業化管理和服務水平;賽事審批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可以說體育在國家戰略層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專家們認為體育改革孤掌難鳴,任何改革不可能僅靠一個人去推廣完成,而是要凝聚起一大批人,共同推進整個體育事業的改革向前深入。李玲蔚和姚明這樣的著名運動員開始在體育社會團隊中擔任重要職務,這是體育改革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也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叫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體現了協會實體化,這是體育改革落實的重要抓手,也可以說是一個思路。薛原說,我們希望這些運動員可以成為領路人,成為帶頭人,用他們的號召力去推動體育改革。身為運動員的徐東香也感觸頗深,對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能夠在體育改革中擔任重要角色而倍受鼓舞,期待他們能夠帶來更多的驚喜。
鮑明曉認為,體育改革要抓住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從過去的幕后走到前臺。一個國家的體育發展要變成這個國家政治影響力的一部分,要變成這個國家經濟生產力的一部分,要變成這個國家社會親和力的一部分,要變成這個國家文化傳播力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要變成我們每個老百姓的健康力!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讓體育服務于國家的方方面面。
訪談現場
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問題?
2015年以足球協會改革為開端,我國體育協會實體化改革再一次啟動。對此王大衛認為,社團改革是當前我國體育改革面臨的很重要的問題,而且是一個突破口,因為社團實體化的方向是不可阻擋的,它代表了這個時代專業發展的精神和規律。
鮑明曉表示,協會制是國際上對運動項目管理的通行做法。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協會和市場的力量推動體育項目發展,把各項資源凝聚起來。這個平臺既可以和政府對接,又可以與市場、社會和這個項目廣大的愛好者直接對接,所以對推動項目的發展非常有好處。
“實際上用協會管理體育項目是我們國家全新的模式,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例子可循,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具體問題就要具體解決?!毖υ劦健?/span>
說起當前最火爆的全民健身項目要數馬拉松了,據了解,2016年全國舉辦各類馬拉松賽事達到328場,從過去的小眾項目發展到現在的大眾項目,這就是體育社團實體化改革激發出的活力。
在實際的改革試水過程中,一些體育社團感覺到,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改革很難向前推進,這就需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對此薛原認為,社會團體建起來,我們希望讓它真正發揮職能。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政策不配套或是原有的政策和現在的社團模式不相適應,這就需要政府轉變職能,不是說放出去不管了,而是要重新擔當起溝通、潤滑的作用,要“扶上馬送一程”,這里更需要地方政府和地方體育局拿出配套政策去支持。
鮑明曉認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無非是現在講的三個字,就是“放管服”。放,要放開過于依賴行政手段的拐杖,交給市場去做;管,是指要有配套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社團自己的章程;服,一個是服務贊助商,一個是服務球迷,他們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競技體育如何補短板、強筋骨、尋突破?
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傳統優勢項目拉響了警報,一些弱勢項目和前優勢項目突破也不多,現在正值體育改革的關鍵時期,又要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競技體育如何補短板、強筋骨、尋突破?
徐東香認為,首先要給社會資本進入體育領域提供方便,其次要打通企業和俱樂部培養運動員能夠參加體制內比賽的通道,第三要給培養優秀運動員的俱樂部和企業一個獎勵的制度。同時,通過一些職業超級聯賽,把體育產業和競技體育、群眾體育融合起來,來推動競技體育的發展。
薛原表示,為什么現在很多體校招不上人,留不住人,導致人才流失,這說明原來一成不變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田徑中心的嘗試就非常積極,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做體育的制度安排,對發展模式重新建構,這是具有前瞻性的做法,從全世界來看是符合體育發展規律的,讓體育真正扎根到社會,汲取養分、汲取動力,因為體育本來就應當是服務于人民的事業。
對此鮑明曉也支了招,他說,競技體育未來發展策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摒棄體育部門自己一家辦的思想,要放到學校、企業、社會,大家都來辦競技體育。如果一些社會團體做得很好的話,得允許它參賽,和體制內的高水平運動員同場競技。所以政策要突破,要進一步松綁。